(云南师范大学 李明芳)
摘 要: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包括学习教育机制、示范引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等基本内容。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准确认识和把握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要求;需要整体认识,突出重点,系统规划,分类分步实施;需要充分发挥专家优势与青年教师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师德师风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1]当前,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在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改革发展中,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如何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2]本文试对此做初步探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义和作用
“机制”指的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3]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构建有效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形成长效机制,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期有效开展,不断取得实效。
1. 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师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如何,不仅关系到教师队伍自身,更关系到培养的准教师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素质。从这个层面上说,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之中,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且又是整个师德师风建设的难点之一。因此,探索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仅仅是保证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有效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需要,而且本身是整个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从本质上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与其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致的,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也是内在统一的。我们以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为着眼点,就可以管窥整个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的问题。换句话说,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构建,本身就搭建起了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框架和结构,也就为整个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2. 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是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师德师风建设并不是新名词和新概念,它是一个耳熟能详的陈旧话题。但是,它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新的时代条件和任务赋予了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新的目标要求,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条件。《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志存高远,不慕虚名,静下心来倾心育人、专心治学。[2]总结过去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普遍经验可以看到:凡是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建构起比较成熟完善的制度体制,实现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机制化、常态化的高校,师德师风就好,反之,则时好时坏甚至长期不佳。面对新的时代条件,特别是建设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涌现众多问题的关切,切实关注、关心和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我们必须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下“硬”功夫,尤其需要切实探索出一条长效机制建设之路。从长效机制在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看,它不仅仅能够在整个高校内部形成广泛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的舆论氛围,而且能够使师德师风建设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表层走向深层,从务虚走向务实,使师德师风建设不再成为一阵风,不再“软”,真正持续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通过制度机制的建构,真正使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有效,成为贯穿学校事业发展,贯穿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全过程的工作,成为一项使青年教师真正受益,使学生得“实惠”的工作。
二、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
强化师德建设重在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我们要根据《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失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结合这些目标要求,我们认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教育机制。学习教育机制是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这一机制就是要建构起相关的学习制度,使师德师风的学习常态化,融入到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虽然师德师风有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内容要求,比如《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但是,师德师风的内容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而且具体要求往往要结合各个时期具体的条件,融入到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因此,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师德师风的知识内容要求和学习要求,不能局限于诸如职业道德规范具体条款内容的学习,要将师德师风相关要求也作为学习的内容。必须指出的是,构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机制要联系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要联系青年教师的晋升深造和发展,要联系青年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具体实际,特别要注意结合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现代学习手段。
2.示范引领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既关系个人,更关系集体,既是个体性要求,更是群体性目标要求,因此,既要求教师个人学习、修养和陶冶,更要求形成一种群体性学习效应。这就需要构建一种示范引领机制,使抽象的目标要求有“具体示范”,使个人的学习提高有“参照”。构建示范引领机制需要抓好这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外典型示范教育相结合。既要通过形成报告会、学习讨论会制度,充分利用校外典型教育的资源,如全国和省市模范教师等的突出实例来加强教育引导,又要制定和完善校内优秀教师和师德师风标兵的遴选制度,通过师生共同遴选在师德师风方面做出表率的老师,形成身边的学习典型,发挥好典型的“现身说法”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示范引领的方法手段系统化、科学化。以往典型教育中,往往在较多地运用报告会,手段方式上比较单一,模范和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青年教师个性鲜明,紧跟时代潮流,对网络、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手段应用娴熟。我们在构建示范引领机制的过程中,在方式手段上必须整体着眼,系统规划,尽量构建开放多元、群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示范引领方式。
3.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是两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素。一种制度机制如果没有激励约束这两个要素,也就很难在运行中切实发挥作用。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自身面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往往对他们自觉加强师德陶冶和师风养成造成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起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而言,构建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主要包括这两方面内容:一是制度约束机制。要将师德师风的相关要求与高师院校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教育培养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体系,形成学校和各二级单位协同配合,有效实施的奖惩制度,使师德师风的“软要求”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制度体系的“硬约束”,从而使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自觉践行目标要求,自己发挥表率作用,真正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真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二是利益调节机制。追求合理的利益是每一个青年教师的权利,这种利益诉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而合理利益的实现和维护需要学校创设有关的制度和机制。高校在建立利益调节机制的过程中,要将师德师风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纳入利益分配和调节的各个方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上述要求为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指明了方向。
4.考核评估机制。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宽,持续进行的一项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但是,为了准确检测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找到不足,进一步提高,就需要对师德师风建设状况进行考核评估。同时,这种考核评估也是为有效实施对青年教师的奖励和督促提供依据,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对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状况进行考核评估需要注意这几点:首先,要科学设置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要求有的可以具体和量化,有的则不宜量化,而且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说具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尤其体现在为学生的示范引领上。因此,制定考核指标必须要从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的具体要求和各方面的具体实际出发,突出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考核评估过程要体现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过程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也必须要有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因此,考核评估过程要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同时,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考核过程中必须坚持过程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最后,要构建有效的反馈沟通机制和渠道。考核评估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要通过考核评估总结成绩,也要通过考核评估找到问题和差距。而考核评估的情况必须及时有效地反馈给青年教师,使他们清醒认识自身的状况特别是存在的差距、困难和问题,从而促使青年教师自身能够准确认识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状况,更好地努力提高。
5.监督保障机制。没有监督,单靠青年教师个人的自觉不足以使青年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师风范,也不足以使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应有的成效。建立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离不开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们主要应该抓好这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舆论监督。高师院校本身是培养教师的摇篮,社会对它充满期待,也提出师德师风方面的更高要求,这是一种外在的监督,但也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方面。二是校内师生监督。在高师院校内部,师生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有一定的标准和具体的要求,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构建校内师生舆论监督机制就是要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方式,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也成为一种现实的约束力量。
三、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方法路径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长抓下去,在全社会范围内,既要创造良好的尊师重教外部环境,又要靠教师的自律自强赢得尊重。[4]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工作,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精心实施。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实际,提出如下思路和方法:
1.准确认识和把握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要求。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要求,国家和各地的相关文件也有规定和说明。但是,这种目标要求是着眼于整体和长远,对具体某一类别高校的具体目标要求则需要相关的学校具体分析和认识。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培养教师的“母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高身正”这些要求是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普遍要求运用和体现到了高师院校教师身上,这是一种更为具体和贴切的要求。对青年教师而言,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而且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因此,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既有普遍性要求,也有具体的目标指向和要求,需要我们科学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是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联系每所学校自身的传统和优势突出师德师风的传承要求。如前所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高身正”这些要求对高师院校具有普适性,也有针对性,但是,针对具体的每一所学校,还有自身的传统和优势,比如,云南师范大学就传承了西南联大的衣钵,在挖掘西南联大历史底蕴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发掘出联大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独特优势,将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元素融入师德师风的现实性要求之中,就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联系具体学校教师的构成和特点,特别是他们的具体工作来阐释师德师风的具体要求。当前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需求,但是,针对同一个学校,不同专业领域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又有一些更为细致的要求,甚至不同年龄的青年教师也有师德规范方面的细小差异,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有的放矢地区理解和落实。三是帮助青年教师正确理解“自我”和“他我”在师德师风践履上的差异性。“他我”道德标准是作为“行为示范”的主体,应该体现出超越普通人的道德标准和要求,“自我”道德要求是教师作为具体的社会人,所具有的“普通”的一面。如前所以,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应该具有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甚至否认青年教师有自我的个性和价值追求。因此,我们要帮助青年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师德师风践履过程中“自我”与“他我”的差异,分清时间和场合,分清“他我”和“自我”,既能够率先垂范,又不磨灭普通人的存在需求。
2.整体认识,突出重点,系统规划,分类分步实施。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包括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及其相互联系的关系。我们在构建这些制度体系的时候,必须着眼于整体性目标要求,突出重点,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丢了西瓜捡到芝麻”。同时,在设计和建构具体制度的时候,不能只顾其中的某一条措施,而必须系统规划,处理好长期与阶段、整体与局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当然,由于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做长期的努力。同时,制度体系建构要受制于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要与其他方面的制度体系相衔接和协调,因此,在具体建构制度体系时,要考量分类分步实施。具体而言,一方面,每一所高师院校都要站在对祖国和人民负责的高度,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在全校形成高度共识,营造人人关心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将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要求有机贯穿到学校的相关规划之中,将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要求落实到整个学校的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力争能够形成各方配合,有机协调的全方位育人机制。此外,要把握分类分步实施的具体要求,既有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期和全局性规划,又有针对青年教师的专门的实施办法;既有普遍性教育提高的措施,又要有具体的甚至针对个人和特殊群体的“帮扶办法”;既要有奖励刺激,又要有制度约束和惩戒,通过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阶段性强化到整体性突破,真正实现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
3.充分发挥专家优势与青年教师的主体作用。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宽,影响深远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专业性和科学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在建构制度机制的过程中,不能够成为相关的人事等部门的“拍脑袋”工程,不能够凭兴致,而必须充分发挥好高校专家聚集的优势,尤其要发挥好名师示范作用和德育专家的优势。既要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和一批德高望重的教学名师的言传身教和行为示范影响青年教师,又要善于在青年教师之中进行长期的培育和挖掘,树立一批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其他青年教师。同时,在设计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等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吸收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方面的专家的优势,做到政策制定有科学,执行落实有基础,目标考核有效度,奖励惩处有依据,提升发展有空间,而且要对青年教师“宽严相济”,在师德师风方面严格要求,但在评职称、学习深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照顾,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向优秀教师的目标奋进。同时,既然是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那么,青年教师既是目标对象,更是主体力量。因此,在考量和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时,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尤其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意见。各级工会组织要在这方面积极架起学校、学院与青年教师沟通的桥梁,同时要实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作用,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愿意信,信得过的贴心人。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召开学校、学院以及系部的青年教师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吸纳他们参与到制度建构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使他们真正成为掌握自己前途的主人,成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体,不仅成为参与者,更要成为受益者。只有将青年教师的利益和发展与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严格要求有机结合,既通过物质和精神的鼓励和支持,又通过创设有效的制度机制予以保障,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不仅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且真正取得实效。
注释:
1、刘卫平.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8):99-101.
2、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3、傅之平,吴明永.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88.
4、李德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5):16.